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舆情>> 正文
西安汉服馆消费纠纷引发热议 警方有力挽回形象
时间:2025-10-10 17:25:13| 来源: 法治网

舆情综述

8月3日至4日,抖音用户“宝地二楼丫丫拖鞋泳衣”发布多个视频称,其一行人在西安旅游拍照遭遇“黑店”,栀子花开汉服馆不履行“微信选片”承诺,致其在店内被拖延六七个小时,该游客找老板理论时却遭到殴打,声称“被打成脑震荡、双肺挫伤,孩子无人管饿得直哭,警方等有关部门不作为”。部分网民留言批评涉事商家“给西安形象抹黑”,支持该女子维权。8月6日,浪潮新闻单方面采访当事女子,该女子称其因不满拍摄和选片向店里的其他游客吐槽,被商家认为是“闹事”影响门店生意,遭挥拳打晕。有媒体根据此报道设置“游客在西安因消费纠纷遭商家殴打”等话题,同时该女子控诉“我们来西安是旅游的,不是来挨打的”短视频在大象新闻、温州都市报等媒体的传播助推下,引起群情激愤,涉事商家遭到网民谴责。

(“西安汉服馆消费纠纷”相关媒体报道截图)

8月7日,西安市公安局雁塔分局官微“@雁塔公安”通报称已立案开展调查。8月9日,“@雁塔公安”发布详细调查通报,还原事实真相。通报称,涉事女子王某颜因对店家选片答复不满,滞留店内约5小时,堵住店门,阻拦其他顾客进店。店主刘某多次劝离无果后推搡王某颜左肩,导致王某颜从座椅上摔倒。经现场视频及医院证实:王某颜倒地后意识清晰,能正常使用通讯工具,“脑震荡”系本人描述,“双肺挫伤”系旧疾。王某颜在警方调查期间,为制造舆论压力、博取网友同情,刻意隐瞒民警两次组织双方调解、同行人员情况、就医期间多次外出等事实,联系并利用媒体,持续在网络上发布“被殴打致昏迷”“民警未做笔录、勾连商家”“孩子挨饿无人照顾”等不实信息,造成严重影响。王某颜涉嫌寻衅滋事被处六日拘留处罚,店主刘某涉嫌故意伤害他人被处五日拘留处罚。该通报发出后舆论反转,多数网民点赞当地警方依法处置,批评个别媒体失实传播,部分舆论还围绕消费维权失度、网络言论责任等深层问题展开探讨。截至8月28日12时,全网相关信息3.2万余条,“#西安汉服馆冲突双方被拘留#”等微博话题阅读量约5000万。

西安汉服馆消费纠纷”相关官方通报

舆情点评

该事件本是一起普通的消费纠纷,因涉事方在网上添油加醋地编造“外地游客被黑店欺负”“警察不作为”相关剧情,挑起舆论关注热情,加上个别媒体的偏颇报道推波助澜,最终演化成一起波及执法公正乃至城市形象的舆情事件。值得肯定的是,当地警方处理得当,有力挽回形象。首先,响应及时。在媒体报道刺激舆情发酵次日,雁塔公安通报“已立案调查”,既表明警方重视的态度,也告知公众该起纠纷正处于调查之中,并非网传的“不作为”。其次,办案扎实调查充分。警方在首次回应两日后作出详细调查通报,厘清事件来龙去脉,不仅调取现场监控、执法记录影像,还询问涉事双方、目击者及医务人员,核查消费记录等,用事实和证据回击网传不实信息,澄清当事人“被殴打致昏迷”“民警未做笔录、勾连商家”等误导舆论的说法,戳穿其利用舆论施压的意图,有效消除舆论疑虑。最后,警方根据涉事双方言行依法认定责任,体现法律公正性,同时传递出“谁有错谁担责”的明确信号,起到一定警示作用。

社交媒体时代,网民通过发布短视频投诉举报、表达诉求,已成为常见现象。但有些当事人利用舆论同情和正义感等朴素心理,选择性地透露对己有利的事实,甚至不惜夸大其词、歪曲事实,常常给政法机关带来风险。面对纷繁复杂的网络舆论场,政法机关需要保持定力,不被舆论裹挟,及时介入厘清各方责任,依法处置“胡闹式维权”行为,维护执法形象与权威。

舆情分析师 牛佳宇

来源:http://www.legaldaily.com.cn/index/content/2025-10/10/content_9268197.html

责任编辑:SONGZIDONG
上一篇: 东营新城和府“违建温床”:虚假宣传私改规划增院落
下一篇: 近期虚假网络摆拍事件梳理及舆情特征解析

服务热线

010-86200101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