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情综述
5月26日,《南方都市报》报道称,此前媒体报道的“成都女子谢某2年被家暴16次”案件迎来重要进展,谢某诉丈夫贺某离婚纠纷案将于5月31日在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据悉,自2021年以来,谢某在与贺某结婚后的两年内被家暴了16次。期间,她多次向妇联、社区等部门寻求帮助,警方曾两次出具家庭暴力告诫书,但贺某拒不改正。2023年4月24日,谢某向武侯区法院提交了人身保护令和离婚申请,因手续不全未被法院受理。当晚,贺某再次对谢某施暴致其重伤,导致谢某需终身佩戴粪袋。案发后,贺某被当地公安机关刑事拘留。2023年12月,武侯区检察院以贺某涉嫌故意伤害罪、虐待罪向武侯区法院提起公诉,谢某则希望以故意杀人罪立案判处其死刑。
此次恶性家暴案件引发舆论关注,“#被家暴16次需终身挂粪袋案当事人发声#”等微话题阅读量超2亿。不少网民斥责贺某行为恶劣,称“这已经不是家暴了,这是故意杀人”,要求司法机关重判施暴者。也有人质疑有关部门不作为,未及时施救才导致悲剧发生。“@中国新闻周刊”等媒体持续关注报道此事,称谢某起诉贺某及其亲属的5起侵权责任纠纷案将另案开庭审理。
5月31日,武侯区法院针对该案作出宣判,准予谢某与贺某离婚,女儿由谢某直接抚养。另据媒体报道,对于贺某被控犯故意伤害罪、虐待罪一案,谢某正在进行伤残等级鉴定和损伤程度补充鉴定,案件将择期审理。当晚,庭审结束后,谢某激动向现场媒体哭诉“我自由了”,其大喊加油的场面获得众多市民支持。
6月1日、2日,谢某接受海报新闻和央广网专访,讲述自身经历,称“希望我是家暴的终结者”,呼吁“(被家暴)一定要勇敢说出来,相信政府,相信法律”,相关报道再引一波热议。舆论观点中,极目新闻评论文章称“法律就该为反家暴撑腰”,但也有不少网民感叹“看当事人喜极而泣更感心酸”,认为被家暴者需付出生命代价才能离婚,直接反映了司法力量在保护家暴受害人方面着实乏力。有网民不满司法流程过慢,还有一些声音对离婚冷静期制度表达不满。截至6月6日12时,相关舆情信息总量8.7万余条,其中微博5.7万余条,媒体客户端文章7869篇,“#被家暴16次女子离婚纠纷案开庭#”“#2年被家暴16次女子离婚了#”等微博相关话题累计阅读量超3.6亿。
舆情点评
本案件中,受害者的女性受害人身份及其遭遇不仅引发舆论普遍愤怒,同时也动摇女性群体安全感,进一步带动情感共振。另外,在公众看来,受害人在遭遇家暴后,相关部门应当快速介入并为其提供法律保护,帮助其逃离危险。然而事实是,官方各部门前期虽有介入,但并未有效阻断家暴行为发生,当事人也因此付出惨痛代价,这让人们直观感受到以法律手段应对家暴犯罪时的“乏力”,不满情绪持续堆积。因此,虽然此次一审法院判决结果基本与公众朴素正义情感期待相契合,但判决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还是受到一定冲击,被认为是“迟到的正义”。部分网民甚至将愤怒情绪投射到现有司法制度上,造成话题扩大化,加剧舆论场对立。
目前,该案件中涉及的刑事诉讼的部分尚待审理,由于关乎施暴者的最终处置结果,届时可能会吸引更多网民关注,舆情再次发酵风险较高。政法机关需继续保持舆情敏锐度,一面依法依规推进案件审理工作,回应舆论期待,一面要重视当前舆论声音,主动发力引导舆论,侧重于彰显司法手段在解决矛盾和惩治犯罪方面的积极作为,展示政法机关打击家暴违法犯罪行为的决心,同时加强宣传家暴法律途径维权手段,提升司法判决的认可度,彰显司法权威。
来源:http://www.legaldaily.com.cn/index/content/2024-06/28/content_9015678.html
责任编辑:SONGZIDONG
上一篇:
“强推”致60亩红豆杉损失1.5亿余元,西安民企讨说法!
下一篇:
AI让造谣更简单谣言更“科学”?调查AI谣言乱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