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财金>> 正文
江苏省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法治动能
时间:2025-04-03 08:47:52| 来源: 法治网

□ 本报记者 丁国锋 罗莎莎

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如何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法治动能,既是时代之问,也是民生考题,更是江苏司法行政人念兹在兹的必答题。

江苏省司法厅近日推出完善企业家参与涉企政策制定机制、实施涉企执法规范化提升工程等法律服务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举措,这是江苏连续第六年出台法律服务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十项举措,强化民营经济法治保障和法律服务,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据悉,江苏已连续5年位列全国工商联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最佳口碑省份”。

企业科创向新引擎再激活

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是民营经济做大做强的第一动能。

“企业自主创新强则实业强,激活企业创新内生动力至关重要,建议立法中能进一步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进一步放开奖项申报的设置。”2024年7月19日,江苏省司法厅组织召开《江苏省科学技术奖励办法(修订草案)》立法调研座谈会,“2023年度省企业技术创新奖”获得者苏州天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受邀参会,公司首席技术官曹葵康这样建言。

省司法厅行政立法部门调研后,吸纳了曹葵康的意见,在扩容奖项最高限额的同时,目前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自然科学奖、科技进步奖所有奖项都向企业提名“敞开怀抱”。

在江苏,像这样开门立法,企呼法应的案例不胜枚举。近年来,江苏省司法厅创新打造“法治民意直通车”,大力开展“提高地方立法公众参与度”专项行动,健全省政府立法基层联系点工作机制,充分保障民营企业在制度建设中的知情权、参与权和表达权。

“无论是科技产业创新,还是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和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都离不开数据要素在更大范围的流通利用。”作为数据领域领军企业,帆软软件有限公司董事长薛爱华深刻认识到产业创新需要数据的深度参与。

数据是数字时代的新型生产要素,数字经济也是江苏转型发展的关键增量。江苏率先推动“数据二十条”颁布后全国首个省级数据立法,《江苏省数据条例》于2025年4月1日正式施行,推动数据要素赋能实体经济,构筑数字经济竞争新优势。

这是江苏用“小切口”立法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赋能的注脚之一。近年来,江苏省司法厅密集推出中小企业促进条例、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知识产权促进和保护条例等一批探索性创新性立法项目,积极启动民营经济促进条例、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关于促进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的决定等地方性法规规章项目,激活科创向新“一池春水”。

助力企业“轻装而行”,对省政府涉企规章及规范性文件进行集中清理,完善重大决策、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机制,依法开展公平竞争审查,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进一步降低,积极性创造性进一步增强。

“以法治力量打破阻碍创新的制度瓶颈,让民营企业扎根江苏发展底气更足。”江苏省工商联副主席李晓林表示,法治正在为民营经济向新图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力保障。

法治化营商环境再提质

行政检查过多过频,“过罚不当”“类案不同罚”等是近年来民营企业反映较为集中的问题。面对难题,江苏破冰之声来自行政执法监督的优化升级。

2024年10月,某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作出《行政处罚决定撤销通知书》,此前该局对某冷锻制品公司一叉车未登记未检验处以高额罚款的行政行为被彻底纠正。该区司法局接到投诉,联动检察机关开展调查,认定这起案件属于“小过重罚”,及时纠错的同时,将有关情况通报全市各级行政执法机关,以个案整改推动涉企行政执法质量整体提升。

近年来,江苏抓源头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执法行为,统筹推进省级主要执法部门和各设区市普遍建立行政处罚裁量基准,指导市场监管、交通运输等重点领域制定行政处罚免罚轻罚清单1.4万余项,有效防止“同案不同罚”“小过重罚”现象。

强化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推出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强化执法监督问责、提高执法人员能力素质等21项举措,严格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落实,加快建设省市县乡四级全覆盖的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工作体系,率先出台行政执法及监督人员培训省级地方标准,16.5万余名行政执法人员参训。

组合出拳纠治行政执法突出问题,扎实推进行政执法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开展行政复议护航企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人民群众对行政执法的满意度显著提升。

2024年10月,张家港市华夏机械厂迎来开办以来第一次“综合查一次”检查,联合检查内容涵盖安全生产监督、市场、特种设备运转等,仅半个多小时,多个部门的检查事项全部完成。该机械厂负责人张水林说,这样的检查效率高,执法部门鼓励企业自查自纠,协助企业共同解决问题,整改清单也是明白告诉企业改什么、为什么改、怎么改。

近年来,江苏践行“执法+服务”理念,以执法监管“一件事”为切口,深入推进跨部门跨领域综合监管,创新推行“综合查一次”,探索建立涉企检查“白名单”制度和守信承诺“非触发不检查”机制,设立涉企行政检查观察哨,探索开展邀约式执法指导服务,指导各地各部门制定涉企执法服务清单1.2万项,开展执法服务21万次,做到对守法企业“无事不扰”、对违法企业监管“无处不在”。

涉企法律服务效能再升级

市场竞争暗流涌动,企业时刻面临产品和服务质量、安全生产、劳动用工等法律风险。如何让现代法律服务与产业发展相融合、互支撑,江苏正在想,也正在做。

2021年起,江苏省司法厅围绕“1650”产业体系,创新开展“产业链+法律服务”专项行动,推出“加强民营企业涉外法律服务”等举措,省市共建186个服务联盟,有机对接112条优势产业链1056家链上重点企业开展专业法律服务,近2000名律师对接链上企业提供法律服务2万余次,省级以上园区实现公共法律服务全面进驻,现代公共法律服务持续向高能级挺进。

近日,无锡智能制造产业链法律服务团律师周颖颖对企业上门“法治体检”,一家有着40年历史的某公司负责人李某直言获益匪浅。法律服务团结合行业特点,量身定制为企业开出合规“处方”,预警知识产权、智能物流等方面新风险,并建议优先选用商事仲裁快速解纷。

江苏75%以上民营企业深耕制造业,并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全省率先启动涉外法律服务高质量发展先导区建设,出台支持法律服务业发展13项举措;深入推行远程公证服务,实施“公证减证便民提速”活动,以“内外兼修”绣花功夫加快培育与民企发展同频共振的涉企全周期法律服务体系。

法治是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民营企业攻坚克难的信心底气。江苏连续推出举措助力民营企业转型提升,强化小微企业法律服务、打造“仲裁惠民企”品牌、开展“法治化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专项普法行动;开展“小微企业法律服务月”活动,走访小微企业2.9万余家,发布风险防控法律建议3.1万条,江苏民营企业法治浓度不断提升。

江苏省司法厅一级巡视员张亦军表示,全省司法行政系统将紧扣“让高水平法治成为江苏现代化建设的显著优势、核心竞争力和坚强保障”目标,充分发挥司法行政职能,有效平等保护各类经营主体合法权益,营造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一流法治环境,让越来越多民企相信江苏、选择江苏、加仓江苏。

来源:http://www.legaldaily.com.cn/index_article/content/2025-04/03/content_9160959.html

责任编辑:SONGZIDONG
上一篇: 湖南湘西:13名农民工被恶意欠薪,为什么找谁都不管?
下一篇: 直播间诱导消费,起底“盲卡”围猎三大套路→

服务热线

010-86200101

二维码